当前位置: 首页 > 中医药 > 中药专业 > 中草药汇编 > 中药大典 > 根茎类 > 大黄
编号:221711
虎杖 Huzhang
http://www.100md.com 浙江中医学院
     本品为常用草药。原植物为蓼科植物虎杖的根茎及根。

    

[历史]



    虎杖始载于《名医别录》,列为上品。陶弘景在描述其形态时曰:“田野甚多,状如大马蓼,茎斑而叶圆。”韩保升曰:“所在有之,生下湿地,作树高丈余,其茎赤黄,二月三月采根,日乾。”苏颂描述更为精确:“三月生苗,茎如竹笋状,上有赤斑点,初生便分枝丫,叶如小杏叶,七月开花,九月结实。南中出者,无花,根皮黑色,破开即黄。”《本草纲目》释其名称曰:“杖言其茎,虎言其斑也。”根据上述本草叙述,可以认为历代所用的虎杖均指本品。

    

[原植物]



    虎杖 别名:酸汤杆 (河南、湖北、湖南、陕西、甘肃、四川、贵州、云南),阴阳莲(广东、广西),大叶蛇总管(湖北、广东、广西), 花斑竹(河南、湖南、广东、广西、四川),山大黄(河南、江苏、浙江、江西、广东、广西),斑杖(湖北、云南)。
, 百拇医药
    Polygonum cuspidatum S.et Z.(P.reynoutria Mak; Reynoutria japonica Houtt.)蓼科Polygonaceae


    [点击上图放大]
多年生草本,高1~2m。根茎粗大,带木质,外皮棕色,断面黄色。茎直立,丛生,中空,基部木质化, 散生红色或紫红色的斑点, 节结明显,上有膜质托叶鞘。叶具短柄,叶片卵状椭圆形至宽卵形,长 6~12cm,宽 5~9cm,先端短骤尖,基部圆形或近楔形。花单性,雌雄异株,成腋生密集的圆锥花序;花小,花被5,白色或淡绿色,2轮排列,外轮3片在果期增大,背部生翅;雄花的雄蕊8,具退化雌蕊;雌花具退化雄蕊,子房上位,花柱3,分离,柱头扩展,呈鸡冠状。瘦果卵状三棱形,长3~4mm,黑褐色,光亮,包于宿存的翅状花被内,翅倒心状卵形,长6~10mm,基部楔形,下延至果梗。花期6~8月,果期9~10月。
, 百拇医药
    生于湿润而深厚的土壤,常见于山坡山麓及溪谷两岸的灌丛边、沟边草丛及田野路旁,常成片生长。

    分布于河北、河南、山东、江苏、安徽、浙江、江西、福建、台湾、湖北、湖南、广东、广西、四川、贵州、云南、西藏等省区。

    

[采制]



    于春或秋季采挖,除去须根、尾梢,洗净后切段或切片,粗者可再纵切成三、四片,晒干。目前商品大多为根茎,仅含少数根部。

    

[药材及产销]



    虎杖Rhizoma Polygoni cuspidati 主产于江苏、浙江、安徽、广东、广西、四川、云南等省区。一般均自产自销。

    

[化学成份]


, 百拇医药
    含蒽醌类衍生物总量据医科院药物所分析可达 2.1%,并以游离型为主(含量约1.4%),结合型的含量较低(约0.60%)。

    游离蒽醌衍生物有:大黄素、大黄素甲醚、大黄酚等;结合型的有大黄素-8-葡萄糖甙(Emodin-8-β-glucoside,C12H20H10·H2O),大黄素甲醚-8-葡萄糖甙(Physciom-8-β-D-glucoside,C22H22O10)。此外,还含有芪类化合物芪三酚(Resveratrol,C14H12O2)及其甙芪三酚甙(Polydatim,即Piceid,C20H22O8·3H2O).

    此外,还含有数种多聚糖,及较多的缩合型鞣质。
, 百拇医药
    

[药材鉴别]



    [点击上图放大]


    性状鉴别

, 百拇医药
    [点击上图放大]
根茎及根略呈圆柱形,有分枝,弯曲,长短不一,有的长约至30cm,直径0.5~2.5cm。表面棕褐色或棕红色。有明显的纵皱纹、须根和点状须根痕。根茎有节,节间长2~3cm。质坚硬,不易折断,折断面棕黄色,纤维性,皮部较薄,木部占大部分,呈放射状,皮部与木部易分离; 根茎断面中央有髓或呈空洞状。 气微,味微苦、涩。

    显微鉴别

    根茎(直径1cm)的横切面:木栓层为5至十数列木栓细胞,棕红色。皮层和韧皮部有纤维束及草酸钙簇晶散在,纤维束由几个至数十个纤维集成。木质部中木纤维发达,导管形大,射线宽2~7列细胞,壁木化,纹孔明显。髓部薄壁细胞亦含草酸钙簇晶。

, 百拇医药
    [点击上图放大]


    粉末棕红色:(1) 木射线细胞壁呈念珠状,纹孔明显。(2) 导管为孔纹。(3) 草酸钙簇晶形大,直径50~80μm。(4) 淀粉粒众多,单粒并有4个分粒聚成的复粒。(5)韧皮纤维较平直,两端尖,具纹孔。


    [点击上图放大]


, 百拇医药     理化鉴别

    1、取本品粗粉5g,加乙醇25ml,浸渍2小时,过滤。滤液蒸干,残渣加水约2ml,充分搅拌。取上清液,加氯仿10ml,振摇提取,分取氯仿液,蒸干。残渣加氢氧化钠试液2滴,显樱红色。(蒽醌类化合物反应)

    2、取鉴别1项下氯仿提取后的水层液,加醋酸乙酯10ml,振摇提取,分取醋酸乙酯液,蒸干。残渣加水约5ml,再用乙醚5ml提取。分取乙醚液,蒸干,残渣加乙醇1ml溶解后,点于滤纸上,置紫外光灯下观察,显亮蓝色荧光。(芪类化合物反应)

    3、取鉴别1项下氯仿提取后的水层液加三氯化铁试液2滴,显污绿色。(缩合型鞣质反应)

    4、薄层层析 样品制备:取虎杖粉末(40目)5g,用甲醇回流提取,回收甲醇。吸附剂:青岛硅胶(200目)8.5g,加石膏1.5g,铺成薄板。展开剂:苯-无水乙醇(8:2)。展距13cm。 显色剂:用氨蒸汽显色。显色后均现樱红色斑点。

, http://www.100md.com
    [点击上图放大]


    

[性味及功效]



    味微苦,性微凉。有活血定痛、清利湿热、止咳化痰功能。用于关节疼痛、经闭、湿热黄疸、慢性支气管炎、高血脂症;外治烫火伤、跌扑损伤。用量9~15g,可用至30g;外用适量,制成煎液或油膏涂敷。孕妇慎服。

    

[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]



    1。抗菌作用:体外试验对金黄色葡萄球菌、卡他球菌、甲型或乙型链球菌、大肠肝菌、伤寒杆菌以及绿脓杆菌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。其根的细粉或浓煎汁或虎杖鞣质制剂,外用治疗烧伤有一定疗效。

    2、镇咳作用:本品经动物试验证明有镇咳和轻度平喘作用,芪三酚甙为其主要镇咳成分。临床上单用本品与他药配伍治疗慢性气管炎有一定疗效。

    3、降血脂作用:用虎杖浸膏或酸碱提取物或单用芪三酚甙制成片剂,临床上治疗高血脂症,特别是甘油三酯高的患者效果较好。

    4、虎杖对腺病毒3型等7种有代表性的病毒株有抑制作用。民间认为本品有清利湿热方面的作用。临床上治疗湿热黄疸有一定效果。

    5、其他:虎杖总蒽醌片剂据上海医工院等单位试验证明:对因簇射治疗或接触化学毒物所引起的白细胞减少症有效;用于银屑病的治疗也有效。, 百拇医药